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中国与西班牙双边关系近期发生的事情当中,最大的新闻莫过于马德里动物园要把两只熊猫送回四川熊猫繁殖基地,这可以说是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很有代表性、又是很被期待的庆祝项目之一。的确,可爱和友好的大熊猫总是很引人注目,因为它在国外是中国软实力的象征,很大程度上与可怕的龙相对。再加上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实情况,两只熊猫被送回中国的消息很受关注。这两只熊猫兄弟叫“阿德”和“阿波”,让它们显得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是第一对在中国境外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出生的双胞胎大熊猫。它们于2010年9月出生,父母是中国政府2007年送给西班牙的大熊猫“冰星”和“花嘴巴”,不过孩子长大了以后就得离开父母,并在中国成家。这听起来是两个普通年轻人的命运,但也是所谓“熊猫外交”的总结。

据悉,“熊猫外交”的最早案例发生在唐朝,女皇武则天曾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熊”。最近几十年中国政府也经常采用这个外交途径来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访华时收到大熊猫。西班牙收到的第一只熊猫也是在70年代末。不过,由于80年代大熊猫的数量大量减少,中国政府就决定不再赠送熊猫了,而是以很高的价格把大熊猫借给其他国家的动物园,据说这些钱会用于保护大熊猫的研究和项目。除此之外,借到国外的大熊猫,十年以后就得还给中国政府, “租熊猫”协议中还有一条,说在中国境外诞生的所有大熊猫是中国的。“阿德”和“阿波”之所以要离开西班牙就是因为这种协议所提出的契约。

显然,熊猫外交给中国许多好处:除了加强自己的国际形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拉上关系以外,还能获得帮助来保护这种濒临灭绝的可贵动物。这个基于国宝动物的外交手段是中国公共外交独特的“可爱武器”,它给中国的软实力带来了不少提高,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成功地使用自己境内的资源来保护自己利益的好例子。国际关系是一种博弈,其中的礼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筹码,每个国家会尽量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来表现出来自己对对方国的态度。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有其他国没有的筹码,而它对西班牙的态度很友好。

1978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首次访华,中国政府向西班牙赠送一对大熊猫“强强”和“绍绍”,马德里成为了当时欧洲唯一拥有大熊猫的动物园。那对熊猫交配了,它们的孩子“竹林”不久后出生,由此成为了马德里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明星。在“竹林”活着的十多年里,它一直是马德里人民——尤其是小孩子——最热爱的动物,所以它去世的消息让整个西班牙首都很伤心。也难怪“阿德”和“阿波”的出生引了发很大的波动,说不定马德里人民与熊有缘分,因为马德里市徽里恰恰有一个熊,而且他们最被喜爱的市民之一有“竹林”这个熊猫。据说,今日在欧洲能看到熊猫的城市只有奥地利维也纳、法国博瓦尔、英国爱丁堡和西班牙马德里,整个欧洲有十只,四只在马德里动物园。

大熊猫的异域性和匮乏性使这个动物成为中国的国宝。不过,有趣的是,有时候国宝与自己的国家的关系是由环境等各种因素、经过很长时间之后建立的,从本质上没有很大的联系:去年一个考古研究发现,熊猫的基因来源并不在亚洲,而是在欧洲——具体在今天的西班牙。据说,两千万年前原始熊猫开始从其他的熊类演变出来,从伊比利亚半岛扩到欧亚大陆,后来在中国和东南亚定居。中国在国外的象征的摇篮原来在欧洲却是很讽刺的,但如果我们承认这个研究靠谱的话,“阿德”和“阿波”可能有理由在自己远远祖先的家里留下。

图为西班牙皇后索非亚包着熊猫“竹林”

话题:



0

推荐

夏海明

夏海明

68篇文章 8年前更新

Agustin Alepuz Morales出生于80年代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毕业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获得了亚洲经济研究的硕士学位。他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中西翻译、汉学以及西班牙语教学,对国际事物非常感兴趣。他在中国有多年的经验,正在为西班牙和中国官方机构作翻译和研究。他希望能为中西关系作出很大的贡献,相信用笔可以拉近因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邮箱:alepuz.agustin@gmail.com

文章